close

北北基明年續辦聯測的議題還在拗ㄠˋ,想那時郝龍斌說,他實地陪女兒讀書,了解一綱多本的艱辛,於是該區中小學就推動了一綱一本。
我任國小科任老師時,屢屢要花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為自校的孩子挑一個教材版本,深懼萬一地方也推行一本,豈會適合本區的學童?
我兩個上過大學的孩子對這個議題嗤之以鼻,「沒差!」(試題又不直接從課本出題,看這次外縣市考進明星學校也有,參考書涵蓋範圍較廣,簡單說就是看你怎麼讀書啦)
連不少老師,或所謂本位主義型,或從無參與選書經驗,或沒有觀察自己孩子的經驗,或陪在一旁窮緊張型,也附和一綱一本。
忠泰老師本文懇切的以教育人的高度,再度解析教育政策的長遠性,值得詳讀。

咄咄集:拿麥克風的手應該顫抖
2011-6-29 20:56 作者:吳忠泰 (轉載台灣立報)

■吳忠泰
近日收到某家長組織早期幹部的公開信,大意是回想4年前對於北市要推動一綱一本及自辦基測時,某些家長組織的力挺及自己的孤單,現在自辦基測狀況百出,那些團體的聲音突然消失了。朋友深切反省:作為組織幹部,應該更深刻的學習,更謹慎的表態。

當時幾乎所有教育現場的問題都推給一綱多本,於是政治人物趁選舉提出統一版本、圈地考試,表面上說是簡化升學準備,背地裡又說是保護在地就學機會。問題是這些和躍動的台灣是不符的,和民國80年代以來要推動的學習解放是違背的,政治人物操弄家長心情,不願同心改進教科書審定制度的缺點,反而以救世主的姿態強行硬推自己的政策。僅憑藉直覺就附和者有之,因為政治立場相同而響應者有之;不用政策辯論,不顧鄰近縣市家長,不管法令公信,想推就推。現在慘狀一一現形了。

家長的身分不難取得,但是即將進入遊戲規則的家長和剛剛生育小孩的家長立場迥然不同──問即將臨盆的媽媽,希望孩子有怎樣的學習環境,答案幾乎都是只要健康快樂出生、有學習意願就好;到了幼稚園大班,就變成才藝學習車拚;國小變本加厲,成績在前段的就挺考試升學,功課不如預期的,則希望全部直升到大學,也不想職涯試探的必要。兩者愈走愈不同。這是家長的本位思考。
教師面對這個問題也是如此,排序較前的學校,老師對於均優質化的政策較有反射的排拒,排序較後面的學校,教師多渴望直接學區分發,當然啟動論述和行動則另當別論。這裡面要說完全沒有本位思考,是無法讓人相信的。

本位思考加上政治立場是否相近,可能形成教師和家長都陷入對政策為反對而反對、為支持而支持的險境,於是有人認為對家長的問卷要分成孩子是幾歲來做,對於教師意見的徵詢要先問在哪一所學校服務,這也是遲來的反省。

每個團體的思考都有其侷限,每個族群的代言人如果都能審慎反省,克服思考盲點,減弱本位思考,並參酌足夠的國際經驗,其實是不難找出共識的。台北市可以繼續頑強抵抗外界「見好就收、適可而止」的期望,但是12年國教的層次顯然高於郝市長目前的思考層次,所有團體現在非常想去跟郝市長講:請給中央政府一個完整規劃未來的機會。當然,12年國教裡面也可以夾雜許多私心,也可以轉化孩子的學習重心和形式,這唯有靠各界記取教訓、共同貢獻智慧才做得到。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有機會拿麥克風的人,包括我自己。
(教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dyET 的頭像
    sandyET

    sandyET小木屋

    sandy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