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縣政府首頁,看到影片宣導英語活化教學內容可以是多麼活潑,有一點啼笑皆非,因為課程怎麼上,除了受教材引導外,也跟老師有絕對的關係,英語要不要加課是另外一回事。

 

簡單的以我的過去上課實例來證明,對象是三年級(正式英語課程的第一年)上學期,小朋友學得很開心,也堪稱「活化英語」吧。

 

依據個人的理念,我將正式課程做了兩大教學上的主要調整:

一、26字母與發音提前在第一個學期教完。這是不得以因應課本內容似乎把初學孩子當做可以視讀句子的不合理架構設計,受限於時間不足,老師勿做嚴格的字母與發音考評,讓孩子在不斷接觸下自然重複與加強吸收。

二、補充大量課外的phonics自然發音材料、課外歌曲,與繪本教學。增加學習趣味性,尤其能兼顧已經超前學習的孩子。

 

因為一週兩節英語課的時間有限,還要增加這麼多內容,如果一個學年有兩個以上授課老師就很難協調(也就是老師的看法與能力都有差異),採用很多延伸教材的老師,他的學生也難應付另一種專注在課本內容教學的老師的評量試卷。

 

我曾到大陸參訪國小教育,據現場一位國小英語老師表示,他們小一開始就七節英語課,但也面臨師資不足、學生程度差異大、提早學提早放棄等問題。

 

增加英語授課時間不是萬靈丹,執行起來必然因人而異,這難道不是現在已經存在的問題嗎? 曾經身為英語教師,還真希望授課節數能更多些,減少授課班級(因為批改作業量也很大,還有對學生的了解度差很多);但是保留一些發展多元教學的節數,最怕當局一增加節數,就增加課程內容,調高目標字彙數量,留給教師太少的彈性空間。

 

(其他參考:http://www.wretch.cc/blog/sandyET/31168375)










以完整的句型作phonics自然發音測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dyET 的頭像
    sandyET

    sandyET小木屋

    sandy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