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可以不委屈
-談校長角色期待的衝突
◎羅德水(教師)
之前談過,遙想過往威權無法提升校長專業,對此, 或許有不少校長無法認同:校長並沒有回到校園戒嚴的想法, 多數校長也都很認真在經營校務,只是受限於目前的教育大環境, 校長確實難為。或許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討論, 談談中小學校長可能自覺「委屈」的原因。
討論這個問題,不能不回到校園內,在學校裡,校長- 教師的關係與互動,一直是各種校園權力關係的一個重要主軸, 無可諱言地,學校校長與教師對校長一職的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s),顯然有著不小的落差, 茲從以下三個面向進行討論:
首先,在校長任期制方面:
雖然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業已實施多年, 惟各界評價不一亦是不爭的事實。以校長為例, 相信不少校長之所以感到「委屈」,甚至有不如歸去的感嘆, 相當程度而言,確實肇因於現行校長遴選制度,對中小學校長來說, 相較於校長官派時代, 各校校長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統一派任時的穩定性與安全感, 校長遴選制度確實相對增加了許多變數, 即便最終絕大多數校長仍然如願出線,至少在形式上, 校長必須通過各主管機關所設置之「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審核, 甚至煞有其事地配合發表校務發展計畫。校長何以委屈呢? 大概是不能習慣這樣的遴選過程吧。
問題是,同樣一件事看在基層教師眼裡,顯然別有一番光景, 相信絕大多數經歷過學校校長出缺, 或是曾經親身參與校長遴選過程的教師來說, 應該會有高度的共識才是,亦即:校長遴選美其名稱為「遴選」, 惟實際上與官派無異,想要藉由現行制度落實要長遴選精神, 不啻自欺欺人。
其次,在校長校務領導方面:
關於校長在學校內之主要工作,究竟是「辦行政」?或是「 支援教學」?相信教師與校長間也存有不小的落差。
對大多數校長而言,通常有這樣的認知:身為校長, 理所當然必須執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交付的既定政策與教育政令, 在這樣的脈絡下,校長在校內最主要的工作,當然非「辦行政」 莫屬。
然而,這與大多數第一線教師所認知的校長主要職責, 相去不可謂不大。基層教師期待什麼呢?一言以蔽之, 不外是校長及其行政團隊能夠成為支援教師教學的堅強後援, 而非一味討長官歡喜,成為執行官訂教育政令的急先鋒,更何況, 有許多主管機關所力推的教育政策,不僅多數缺乏教育專業考量, 甚至不乏違反教育法規的例子,校長如堅持力推,如何可能不委屈?
最後,在校長的治校風格方面:
前面所談的校長遴選與校長主要工作,大抵來說, 均涉及總體教育制度之調整,以目前之客觀條件而言, 進行結構性調整有其難度。比較起來,有關校長治校風格一事, 涉及的其實就是校長個人的領導風格。
應該看到,確有相當比例之校長具有民主、開放、傾聽、 包容的人格特質,然而,也必須承認, 仍有不少校長不僅缺乏作為一個校務領導者所應具備的特質, 甚至充滿校園戒嚴時期的威權思維,例如: 每每以長官之姿將教師視為下屬使喚,或者不思與時俱進, 動輒將校內不同意見之教師視為破壞秩序的異議者。不客氣地說, 這樣的校長不在校內與教師發生衝突,已屬萬幸, 如何期待其帶領教師團隊,提升教學專業與教育品質?
談到這裡,可以知道,不少校長對校長一職的自我覺知, 顯然與教師對校長的角色期待有南轅北轍的落差,要言之, 教師對校長一職的期待是:落實遴選與任期制、減少行政庶務、 尊重教學專業、傾聽包容不同意見等;相較之下, 校長如果仍然期待:久任制、重行政、輕教學、威權領導, 就算不覺得「委屈」,恐怕也要與當前校園文化格格不入了。(98 1118)
------------------------------------------------------------
簡單的說
校長協會團體和教師團體大多議題上都是對立的
每每看到校長協會理事長出來對媒體講話
就是醜化老師
說什麼
老師已經夠輕鬆了
老師授課節數已經夠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