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蔣為文先生大概要參選了,很難不做這種猜測,要不然為什麼把一種理想這麼粗暴呈現?
如果是理想,做幾本好看的台語文繪本給家長讀給孩子聽,讓大家能接受,去喜歡。
反其道而行,成功只會更遙遠。
-------------------------------------------

社論:台文巫師
 

2011-6-15 22:04 作者:社論 (轉載台灣立報)

 

成功大學台文系教師蔣為文又在公眾演講場合「嗆聲」了,這一次是針對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相對於5月24日在台灣文學館單挑作家黃春明,6月12日在鹽份地帶文學研討會上則是拉幫結派,在蔣為文「攻堅」之後,陳芳明繼而面對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作家張德本和台語文教師巫義淵等人的圍剿。

這些連續的舉動,說明這絕不是蔣為文一時興起的「個人行為」,而是代表了一個「系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也因此,當成大校方或台文系所意圖以「個人行為」來淡化事件時,根本不具說服力。因為,他們忌憚去觸及這個系統,或者,在某些時候,他們本身就是構造這個系統的一部分。

什麼樣的「系統」呢?這是長期存在台灣社會內部一股藉由不斷區隔出「他者」來鞏固自我的勢力,而且不是用「藍/綠」或「本土/非本土」等二元區分法所能夠理解或辨識的。

蔣為文在黃春明演講時高舉抗議標語:「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在陳芳明的場子上則是高聲質疑:「要當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其實是用俗常、廉價的二分結構掩蓋真正的企圖。否則,黃春明是台灣本土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家之一;陳芳明則不僅是台灣文學系所的掌門人之一,還曾經是民進黨的文宣旗手。俗常的二分法用在他們身上,根本無效。顯然,蔣為文等人的企圖是直攻本土陣營,以便在當中做出更細緻的辨識和區隔。

區隔越精確,就越容易把競逐者排擠出去,自己就更容易成為核心,乃至取得壟斷性的地位。蔣為文等人的策略就是藉由排他性的攻擊,將自己的主張「神聖化」(sacralization),從而取得道德上的制高點。而由於他們的主張在學術上無法服眾,羅馬拼音法或漢羅書寫法即使在台語文學界都還莫衷一是,共識薄弱,因此只好抬出「中國/台灣」的二分架構壯膽,以俗常的道德訴求來掩飾學術上的輕薄短淺。

這樣的技巧,常見於蒙昧時代。當時的社會常有魔神信仰或精靈崇拜,宣稱具有法力的巫師遂很容易成為社會組織的核心,成為權力的壟斷者。因為只有他們可以解讀神秘的經文或符碼。經文越是艱澀難讀,符碼越是神祕搞怪,越能確保巫師獨佔性的地位。

蔣為文未經訓詁學的訓練,對傳統的音韻學和文字學所知有限,也未見其對現代西方以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為代表的語言哲學或以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為代表的理論語言學有所涉獵,僅以一套類似神祕符碼的書寫法佔有大學教席,並擔任全台唯一的「台語文檢測中心主任」,主持「全民台語認證」。


-------------------------------------------

母語教學時數少 蔣為文抗議 
(轉載台灣立報)

2011-6-13 22:25 作者: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成大台文系副教授13日帶領台灣各本土社團前往教育部,要求教育部正視台灣母語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強調華語或英語從小學到大學,每周必修17至24節,而台灣母語卻只有國小每週一節的教學時數,且並非升學項目,無法得到師生重視。

蔣為文表示,教育部獨尊華語的作法,嚴重違反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強力要求保障台灣母語的教育權。

蔣為文指出,目前國小華語教育每週5至6節、英語教育1至2節,而台灣母語只有每週1節。除了國小,國中、高中和大學階段,都沒有台灣母語授課時數。教育部有意將推動母語教育的國語推行委員會降級,本土社團憂心未來母語教育將更加邊緣。

本土社團以行動劇諷刺政府偏心華語,讓華語教育享有許多資源,其他如原住民語、客家語和台語僅能獲得宛如「魚骨頭」般稀少的資源。

台灣政府對母語教育的輕忽,完全違背世界語言權宣言,嚴重落後於國際保存弱勢語言文化的潮流。

蔣為文強調,文化就和大自然一樣,需要有足夠的多樣性來維持豐富度,他們要求教育部提升國小母語教學時數至每週3節、比照華語和英語,將母語列為國、高中與大學必修,此外,讓考生能選擇以何種語言考試作答。對於民間團體的要求,教育部僅回應,增加母語課程的訴求將會研議參考。


-------------------------------------------

民視新聞影音youtube
-------------------------------------------
台語文爭議   余光中:別把自己做小了  (影音)
------------------------------------------


惡劣對待「像黃春明這樣一位巨人」 陳芳明批:蔣為文窄化台灣文化


作家黃春明遭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嗆聲「用殖民地語言寫作是可恥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史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批評,蔣為文的說法不但「時空倒錯」,更窄化台灣文化、傷害其他族群感情。

陳芳明說,台灣歷史本來就很特殊,依照蔣為文說法,日據時使用日語寫作的楊逵、龍瑛宗、張文環、吳濁流等人,是否根本不該列入台灣文學?若再去掉漢字寫作文學,「台灣文學史大概只剩兩頁」。

陳芳明指出,戒嚴時期早年,部分人士確實曾以殖民政府來指稱一九四九年來台的國民黨政府,但那時政治氣氛、社會環境和現在迥異。「如今台灣早已是民主開放社會,人們可自由選擇所追求的價值」,此時再談殖民關係,簡直荒謬。

「更可笑的是,蔣為文自己就在國立大學任職,還用國語嗆聲黃春明。」陳芳明說,「照他的殖民邏輯,他豈不正為殖民政府服務,又講殖民地語言?」陳芳明認為,蔣為文若真對他所謂的殖民政府不滿,就該起身而行,以文化投入民間生活,而不是壓逼他人照自己意思來。

陳芳明痛心表示,黃春明的文學成就、對台語的努力、對社會的關懷、對故鄉宜蘭謙卑的致敬,文學界少有人能及。這樣一位巨人,卻在台灣文學館遭人惡劣對待,是極大諷刺與遺憾,何況蔣為文所做根本不及黃春明百分之一。

陳芳明也呼籲,台灣人們應更有歷史意識,對尊重其他族群應更有警覺。蔣為文所說的台語僅指福佬話,置台灣其他語言包括客家、原住民語、國語何地?「只要是在台灣用的語言,都是台灣話!」

前天在現場的作家陳若曦,也指蔣為文根本「歷史倒錯」,卻還指責黃春明「扭曲歷史」。她表示台灣一直是中華民國,蔣為文卻把漢語講成殖民語言,態度又粗暴狹隘,「不禮貌、不理性、不寬容」。

【記者修瑞瑩、徐如宜∕連線報導】「其實兩人都沒有錯,只不過黃春明談的是『台灣文學』,蔣為文堅持的是『台語文學』。」專長方言學、台灣閩南語的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林慶勳說,台語文學可納入台灣文學,要使用何種文字創作?是功能性與呈現形式的問題。

林慶勳指出,黃春明如果談廣義的「台灣文學」,則用任何語文創作皆屬;蔣為文若明指是「台語文學」,自然名正言順以台語創作。有時文學創作為了能普及,讓多數讀者看得懂,還是會選擇多數讀者能了解的文字。

成大文學院台語文相關研究的老師,對黃、蔣之爭都相當低調。一名不願具名的文學院教授級老師說,「沒有誰對誰錯,而是態度的問題」,認為台語文推行至今,確實有停滯狀況,難怪蔣為文心急,但很多事急不來,語文的推行「不能霸道」,要有容納不同立場言論的雅量。

2011-05-26╱聯合報╱第A3版╱焦點╱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

蔣為文作家黃春明」事件有感 (閱讀原文)

------------------------------------------

 我有話說-漢字的迷思與霸權 
(點閱原文與討論)
  • 2011-06-20
  • 中國時報
  • 【蔣為文/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針對日前陳芳明所長〈離開漢字,台語如何成立?〉的觀點,筆者有不同意見。

     台灣文學是多元文化的文學,包含原住民族語文學、客語文學及台語文學。其書寫文字可包含漢字與羅馬字。至於華語、日語、英語及越南語等台灣國民使用的語言,當然也可以成為台灣文學一部分。但如果必須遵循陳芳明那種獨尊漢字與華語的做法,這絕對是霸權心態,而非多元文化表現。

     如果陳芳明真的是文化多元主義者,就應該展現在政大台文所的專業設計。可惜,從政大台文所的設計,只見獨尊華語,卻不見台灣母語文學的蹤跡。譬如,碩班入學考,寧可考國文、英文及中國文學史,卻不容台灣語文。畢業語文寧可要求第二外語,卻不屑台灣語文。這樣合理嗎?英文系加強英文,日文系加強日文,中文系加強中文,台文系加強台灣語文,這本是專業訓練應有的分工合作。可惜,陳芳明卻假藉文化多元之名,行霸凌台灣語文之實。

     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如果硬要原住民族使用漢字來書寫族語,不僅是霸凌原住民族也是貽笑國際的做法!使用漢字與否,見仁見智。但逼迫他人使用漢字就是霸權心態!早於中國五四運動之前,台灣就用羅馬字(俗稱白話字)在辦報紙、設學校以進行現代教育,並培養出許多白話字作家,譬如鄭溪泮、賴仁聲、蔡培火等。過去使用漢字的日、韓與越南,在二十世紀後也都廢除漢字或限制漢字的數量。即使在中國,也有不少學者與作家主張廢漢字,譬如國學大師錢玄同及魯迅就曾主張廢除漢字。

     試問陳芳明,你的中國國學程度有錢玄同的百分之一嗎?錢玄同與魯迅都知道漢字的侷限了,你卻要台灣人用母語來陪葬,合理嗎?

----------------------------------------
全國統一的語言,稱不上是霸權心態。
其他語言,都算是方言。各地方政府可以視需求發展台語文。如果社會有需求的話。
台語是我周遭使用最廣的語言,現在絲毫未受打壓,蔣先生要的是將台語用另一種文字型態表現,就是不要漢字,再怎麼想推廣,也要更多共識,到底要哪一種語文型態吧。
目前貼到國小來宣導的閩南語海報,還同時印刷好幾個版本呢。
看漢字可以說成閩南語,在生活中完全無礙,不曉得市場在哪裡?
最嚴重的就是,自己無能推行,硬掰別人打壓作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dyET 的頭像
    sandyET

    sandyET小木屋

    sandy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