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後確實需要評量,才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
學生做做測驗,才能發現哪裡沒有深入學會。
但是以升學考試逼迫學生讀書,算不算教育制度暴力?
不考試不讀書? 全家盟:教長太小看孩子了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在多元入學工作檢討會,對取消基測孩子可能不讀書感到憂慮,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太小看孩子了」,吳清基是好意,但政策執行者講出這樣的話,「讓人更憂慮。」

全教會政策部主任詹政道表示,取消基測後,「會有轉型期」,有些學生不考就不讀,但現行升學制度下,也有大半學生對考試相當疲乏,無心學習,用考試逼學生念書根本不對,「全部學習壓力來自考試並不正常」。

詹政道說,即使實施十二年國教,進入明星學校仍要靠基測,基測不會取消,免試入學要讓學生有學習動機和壓力,要靠課程內容、教學和學校專業人力等的配套,讓學生探索性向,發展潛能,為自我學習、將來走哪條路而努力,這是大工程,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要做。

謝國清說,吳清基沒有正面去想實施十二年國教積極意義,只憂慮學生會因不考試就不念書,雖是好意,政策執行者這樣的發言,並不妥當,會讓人更憂慮。

謝國清強調,很多學生不是為考試才念書,吳清基這番話「太小看孩子了」,他認為,這就跟之前以為解除髮禁會有禍害,其實解禁後並沒怎樣,不需憂慮。

政大教育系教授秦夢群則指出,台灣現行制度下,學生養成為考試讀書的習慣,吳清基的談話,有一定立論點,某種程度來說是正確的;不過,如果取消基測卻沒配套,「也是很危險的」。

-------------------------------
評論/沒有基測的時代… 教學正常

【聯合報╱吳政達/政大教育學院副院長(北縣板橋)】

我國將邁入十二年國教的同時,關於國中升高中階段的入學考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是否仍要辦理?是到了值得檢討的時機。昨日教育部長於九十九學年度全國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工作檢討會時表示:如果沒有基測的時代來臨,孩子不讀書怎麼辦?

這問題首先要討論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結束是高中?還是國中?一般歐陸國家多數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前,會舉辦檢視學生學力的考試,如法國Bac、德國Abitur、奧地利Matura等高中畢業會考制度,其特點為將會考與入學考試合一。倘若實施十二年國教是既定政策,在義務教育階段中途,並無入學考試的需要,故舉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中的入學功能便不復存在。

接著需要討論的便是,國中升高中階段是否需要檢視學力?根據鄰國日本的經驗,學力低落成為該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因此採取全國學力調查成為必要的政策作為。換言之,取消具備入學考試功能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取而代之應該進行各教育階段的學力調查,以確保國家教育的品質監控。

基本學力調查的重點,應該是瞭解學童對於授業內容有哪些無法融會貫通,進而有必要強調教學的革新,包括按照學生學習的成熟度採取個別教學、提高教學法與適性教材研發等。擺脫傳統基本學力測驗的缺失,包括:僅檢視其最終學習成果,測驗分數僅作為升學依據,完全不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已經發生的學習問題以及在學習階段該採取的補救措施等。

國人視考試測驗為毒蛇猛獸,是基於測驗總是帶來排名與比較的經驗,同時也將考試視為讀書的唯一動力,這也是反映出部長的憂心之處。

沒有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不代表學習的過程沒有評量,統一性的紙筆測驗不應該是確保教育品質的唯一手段。當學習評量回歸其診斷的功能,考試成為檢視學習成果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目的。學生將學習本身視為目的,而不是為考試而學習。

反之,如果學生因為不考基本學力測驗而不願意讀書,應該檢討的是教育制度為何在實施十二年國教後,仍舊存在為考試而念書的價值觀?為何無法養成學生學習的正確觀念?而不是檢討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存廢。如果教育仍無法擺脫考試引導教學甚至學習的宿命,那實施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美意,豈不前功盡棄。

沒有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時代,將帶來教學正常化的契機,將學習視為過程,建立標準參照的測驗觀點,重視個人是否已經具備課程標準要求的學力,進而提升整體教育品質。

【2010/10/27 聯合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dyET 的頭像
    sandyET

    sandyET小木屋

    sandy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