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校在學期中會安排一些週三下午進行學年會議,顧名思義,讓同一個學年的老師聚在一起為指定或他們認為需要的議題討論。
過去我們科任老師會在學年會議時段到自己任教的年級去晃一晃,若有剛好需要,會做一些互相的溝通,偶而也會就坐下來聊聊(常有點心提供)。像我任教兩個年級,就儘量都去走一下。若他們忙著討論專屬學年的某個議題,例如戶外教學、聯絡簿事宜等,我大概會離開。
這學期,學校突然做了新規定,將每一位科任老師明確編組到某一個學年參加討論,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這個星期還是加入了這樣的討論會議。我的結論(目前)是意義不大,浪費了我在校的寶貴時間,至少和過去的學年會議沒甚麼不同。那麼校方做限制,可能是希望科任老師也能提供學年意見,事實上呢,完全沒有這樣的效果。科任老師的意見可能天馬行空,無法考慮到學生和老師帶班的實務因素,這樣牽強的組合未免太自以為是了。難道是怕科任老師占便宜,沒有分配到責任工作?
導師有導師的責任工作,科任也有自己的學群,有自己可以討論的專業議題。不像年段老師平常不容易一整個學年聚在一起討論,我們兩位英語科任老師就坐在隔壁,除了上課時間外,有很多溝通討論的機會,而且而且,我們兩人都經常在放學後留下來很長時間,留到五點半是很普通的啦,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工作。我這位夥伴雖然是代課老師,但是超認真超拼的,一般備課加上配合學校某些英語推廣活動,總看到她好像快忙掉半條命了。
不管是誰,去比教導師或科任哪種比較輕鬆真是沒意思,不同的責任負擔罷了,喜歡就應該去爭取。任一種老師都應該為自己的專業努力與負責,與學年教師群的溝通本來就是教學的一部分。學校若看到哪位哪件工作缺乏溝通,就該明講,硬性規定全程參加某個學年,好像想用行政來管理老師,怕人家閒著。
甚麼叫做「尊重專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