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從95年開始,在教育主管單位一聲令下,實施國小六年級國語、數學、英語基本能力測驗,嘉義市教師會得知後,趕在實施之前做了教師問卷調查,並在媒體公佈數字結果。然而即使在大部分教師不贊同之下,教育主管單位仍視為重大政策推行至今。
本人任教英語科,一直對對該項測驗內容深入關注。在第一年的測驗後,曾由教師會去函市政府指出,事前的顧慮果然出現,試題範圍超出某些版本教材的明確事實。 本市英語輔導團教師群確實用心,第二年特舉辦研習,審慎討論並確定試題單字句型主題之題庫範圍。與會之基層英語教師幾乎全部都反對以這樣的測驗結果,要求各校自行做補救教學。實務上國小英語教師都忙到爆,各校英語課有一週一節到兩節的,教的班級數比自然科或社會科(三節)多,語文類的批改作業量大(至少包括習作和作業簿以及小考),學生在校的複習時間不夠,老師上課進度拉得很辛苦,如何去做額外的補救教學?
97學年度在97.12.23舉行檢測,但就在約10月中,突然由教育處下令將施測對象改為五年級,說是比較符合及時補救的意義。讓準備了近一年的承辦教師手忙腳亂,廢棄原準備妥的試題,倉卒之下重新修正試題。由英語輔導團隊與嘉義大學謝純芳教師共同確定單字句型與題型範例,公告於網站(約考前一個半月)。另至嘉義縣平林國小舉行前測後調整試題。可惜這樣努力的結果,難免還是再度出現某些超範圍的題目。例如:聽力How’s the weather? It’s windy.; 或看圖測字彙的skirt ;依圖片選句子The cat is under the table. 關鍵詞under 等皆屬彩虹版本五下的範圍。五上學生考五下試題?就是這樣。還有像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答(A)It’s 2356184.答(B)It’s 11:45.)的句子,學生學過數字,沒學過telephone(補習班例外)。
簡單由96年和97年的分析報告來看,除了在閱讀測驗類型五年級生明顯不如六年級生(相差約13~15%),其他相差大致都不算顯著。聽辯字母平均答對率九成。聽辯字尾音比字首音差,因為字尾音相較字首出現比較多輕聲或模糊,例如在三年級習作光碟題目念的字母N,因為把腔調往下壓,透過播放器幾乎和M難以區分,改由我親自示範時,把N音尾轉音向上且更強調鼻音,學生就都能區分。
牽涉到母音就更差了,因為學生對於將聽到單字的中間母音(短母音及長母音)解析出來的能力普遍較弱。尤其學生分辨a、 e ;o 、u; -ee- 、 a_e 之類的確實困難。聽力題:選出母音不同的選項rain、keep、read答對率36%,因為其長母音都收在類似國音「一」的尾音。現場經驗是,即使較多的複習,效果也好不到哪裡。 我本來從不把a和e的單字區別放在月考的同一考題(平常小考會考聽力與拼單字),以免造成大家失分的挫折感。自從市政府的基本能力檢測出這樣的題後,不得已也放進月考,希望他們能應付市府的考試,但仍不贊同。我告訴小朋友技術解題,「覺得不能分辨是a或e 時就選e,通常a音會比較誇張」。經過月考的檢驗,同學還是繼續錯。在我還唸a時特別誇張的擠壓喉嚨音,同學較不會去選e,但是唸e時,仍然誤選a的比較多。
這尤其涉及教材設計與課程時間不足兩大因素。有關發音phonics雖然對於初學語言的認字非常重要,但在教材中僅佔一小部份(且是附屬的設計)。教材架構通常以主題為背景,溝通中呈現句型。小三初學者上學期教材設計:辨識及習寫字母Aa~Mm,三下Nn~Zz;小四上:短母音,四下長母音(例如美樂蒂的SMART五上才認識長母音)。 在如此緩慢的發音教學進度,及有限的學習(複習)時間下,要測驗學生識別單字或句子都有相當難度。卻只見出版商評量題庫多是傳統的考單字、考句型。
我提出一個比較,如果考小朋友國語科,請他們分辨「音、鷹、引」哪一個和其他兩者發音不同?是不是會死一票人?一樣嘛,我如果要考試有鑑別度,就考一題區辨類似的母音或子音;要殺學生的銳氣表示本校的程度高,就多考幾題。我希望學生多幾個100分,提升學習興趣,就不考這型的失分題,改在小考就好,要知道有很多人考不好回去,會被修理的。
教育行政體系想用考試來鑑定學生程度,協助補救教學?實際上,把補救教學踢給學校 和 老師,就只會造成增加英語教師壓力或負擔,並影響教學。 個人認為發音系統是所有初學者最需要花較多時間琢磨的地方,也才應該是教學的重點。這些發音上的基本能力,我們老師在剛教的時候會做測驗。以後在課程適當的地方,會不斷的重複,因為這是華人學英語的弱點。但是有這麼重要到要另做補救教學嗎?學生的普遍性弱點或班上哪一個需要補救? 任課 老師經由接觸與階段的平時測驗就非常清楚了,哪用得著地方政府大規模的集體測試來告訴我們呢?只有一種狀況下我會贊成,就是藉由全縣市統一的試題,篩選出某個成績門檻,作為補救教育資源撥配的依據。
過去某個年代,在台灣的學校英語考試一定有「選出畫線部份發音不同」的考題型態,現在不是都朝向實用能力了嗎?發音教學是基本能力,是一個過程,是一種工具,有它的重要性,但似不必過於凸顯。 我認為從事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千萬不要被家長或行政的壓力導向某種表面成就(分數或競賽的優勝),或某些專家學者強調單字量的迷失。不要忘了提昇學習興趣(降低焦慮),才是這個學習階段的首要目標。在外在環境條件不能充分提供「聽」、「說」的條件下,建立閱讀能力,我認為是次要目標,並能銜接國中學習需求。外界眾多不同的期盼,不是把所有學生都當「天才」,就是把所有老師都當「超人」。
目前這種全市的測驗繼續做下去的話,考試引導教學的功能將愈被凸顯。教師們在學校成績的壓力下,為準備這個考試大概需要用掉四節課:1.統整複習單字與句型 2. 解釋考試題型與注意事項 3. 考試 4. 檢討試卷。不要說用平常心去考,你沒被壓力壓到是好運。嘉義縣實施幾年檢測了,聽說考不好的老師會被叫到縣長前面聽訓的。
表面上,主管單位強調不會有學校排名,但是有每個學校的成績與全市平均成績比較分配圖表,這就攸關學校的面子(校長與家長會長都很重視的)。所以,六年級施測時,某學科考績不夠好的學校,由校長秉教育處指示,要做補救教學計畫。六下那個學期的每天早上導師時間(8:00~8:40) 全學年進行補救教學。雖有家長認為全部一齊補救影響學生權益,但目前尚未能獲得重視。現在輪到五年級要做全面補救了。主管教育單位迄未提出可行的,針對弱勢的補救措施。需要補救的學生,每科都不好,幫他們想想辦法吧。〈有攜手計畫扶助弱勢嗎? 喔,那是另一個輔導的系統,和這個針對基測成績被要求擬定並執行學科補救教學不同的。)
教育部一直明確反對縣市實施國小的基本能力檢測,部分主管教育者為了較大聲的家長(社會)需求,拋棄教育專業,追求業績,甚是令人遺憾。
【檢附:2009-02-16教育廣播電台新聞】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今年起改分年施測 追蹤學生學習成就的「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由於相近年段的學生成就差異不大,教育部參考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多以分年施測,因此決定從今(2009)年起,將以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分年進行施測,以3年作為一個循環。
教育部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辦理的「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從2005年開始施測,當初施測方式是小四、小六、國二、高二,四個年段的學生都在同一個時間施測,不過,施測結果分析後發現,學生學習成就並沒有明顯差異,教育部國教司科長吳林輝表示,因為國際教育評量大多採分年施測,以三到五年作為一個循環,因此,教育部決定從今年起,每年只針對一個年段的學生施測,也就是從今年起先針對國小學生,明年、後年再針對國中生及高中職生,將可把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降到最低。
教育部表示,目前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還是維持每每個年段、每個科目有七千名學生受測,施測科目為國、英、數、自然、社會,為避免增加學生負擔,每個學生只會針對其中兩個科目施測,施測結果將作為教育研究參考。
【2007.12.3自由時報】
國中小檢測 教部訂規範
各縣市自辦國中小能力檢測,教育部決定設限訂出規範,減少學生壓力。最多抽測3成學生〔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
各縣市自辦國中小學科能力檢測蔚為風潮,尤其小四、小六學生常得面對大規模集體考試的壓力,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不了,將訂定規範管理,要求各縣市不能普測,最多只能採取卅%學生樣本的抽測,施測及命題必須達到標準化的專業水準。
建立專責檢測機構教育部日前邀集部分縣市代表研商縣市辦理能力檢測的實施原則,初步討論建立專責檢測辦理機構、專業試題研發人員及常態經費等方向,將擬定詳細規範後,在下月舉辦的教育局長會議中討論。
月考、段考、小考、平時考,國中、小學生考試五花八門,每年五月還可能被教育部抽測,納入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調查顯示,全國還有至少十六個縣市,會在上學期開學的九、十月或下學期結束的五、六月,另外辦理縣市性的全面能力檢測,國語、數學或英文是最常考的科目。
教育部指出,已通令各縣市政府,不要辦大規模的能力檢測,真有需要應以抽測取代普測,而且有的縣市自辦能力檢測,信度及效度都有問題,不一定能正確評估學生表現。儘管如此,各縣市照辦不誤,例如台北市在十月中剛舉辦小六學生國語文與數學基本學力檢測,台北縣也在十一月中考小一注音符號,本月中還要再考小六國語文及作文。
各縣市評量差異 將列分析教育部表示,其實現行每年抽測所建置的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就可做為各縣市參考,將自九十八年起分析資料庫的縣市差異,讓各縣市得知自己與全國平均的差異性,降低地方自辦檢測的必要性。至於全國各縣市學生表現的「排行榜」則不會公布。
教育部指出,如果縣市仍執意自辦檢測,必須依照施測原則辦理,不僅要編出符合專業水準的考題,還應辦理預試,最重要的是以不超過卅%的抽測方式執行,若能確實達到檢測專業規範要求的縣市,教育部預計將調整補助經費作為鼓勵。
【相關文章】
主管機關尤應堅持教育專業—羅德水
真補救? 還是搞「另類」排行榜?
全站熱搜